中美科技竞赛,未来50年谁主沉浮
2020-01-06 04:15:14 (AET) by CMC Markets, Margaret Yang 2232
中美科技竞赛的意义在于,它将决定未来50年科学技术,产业链和定价权的制高点,关乎更多的高薪就业将落户于何处。近期,CMC Markets将推出中国科技股指数(China Tech Basket),纳入了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网易等炙手可热的中国科技巨头。
代表全球市值霸主的MSCI 全球指数前10位的成分股中,目前有7席是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他们分别是苹果,微软,亚马逊,脸书,谷歌(C和A),以及Visa。与摩根大通和强生一起,这八家美国企业组成了MSCI全球指数的1650家公司中的市值龙头,占据MSCI全球指数13%的权重。这些‘轻资产’的科技公司在过去30年中逐步取代了‘重资产’的石油化工,地产,重工等传统行业,成为赚钱,增速最快,也是前景最为广阔的企业。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批可以与美国科技巨头分庭抗衡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也在迅速崛起,几乎每个FAANG,都能找到它业务相对应的中国企业。其中,又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小米,爱奇艺等最为众人所熟悉。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美国香港两地上市,市值最大,流动性较强。
以5G通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将会诞生在这些公司中。2018年中国对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超过了1000亿美元,而中国诞生的独角兽公司数目亦可与美国比肩。
中美科技竞赛的意义在于,它将决定未来50年科学技术,产业链和定价权的制高点,关乎更多的高薪就业将落户于何处。一架iPhone手机,旧金山的苹果公司得到43%的利润,而位于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富士康,靠组装每台才挣8.46美元,仅占总利润的3.6%。 这就是产业分工带来的巨大区别。
对于中国科技企业崛起的担忧,又成为特朗普政府不断打压排挤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的动机。
投资永远是关乎于未来,不论是美国科技巨头,还是中国互联网新贵,都有较高的增长空间和盈利确定性。应用科技例如无人驾驶,机器人,人脸识别,智能语音,万物联网等概念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为龙头科技公司的估值倍数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2018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15亿人,是美国的四倍还要多,但是由于人均收入差距巨大,美国用户的可支配资金比每个中国用户多得多。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近七倍,这位美国科技公司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运营环境,可以高效的实现利润转化,并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
而中国也在迎头赶上,中国的工程师人口红利带来了巨大的人才储备,在2016年,中国有470万毕业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之下,美国只有56.8万。
在2019年,尽管有贸易冲突和经济下行的阴云笼罩,中美科技股仍然录得了惊人的回报,其中,苹果(+77.8%),京东(+71.7%),微软(+52.3%),阿里巴巴(+51.9)和脸书(+51.3%)涨幅居前,大幅跑赢了全球指数。腾讯(+18.2%),网易(+31.5%),亚马逊(+19.2%),英特尔(+22.1%)也录得双位数涨幅,科技板块可谓一骑绝尘。
近期,CMC Markets将推出中国科技股指数(China Tech Basket),纳入了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网易等炙手可热的中国科技巨头。指数交易的优势在于题材的多样性,分散个股风险,降低交易手续费等等。
中美大型科技股市值对比:
CMC Markets是一个执行服务提供商。 所提供之素材(无论是否提出任何意见)仅适用于参考,您的个人情况或经济目标并不被纳入素材编写的考量之中。此素材并不代表CMC Markets对任何一项投资、策略、交易之立场,请自行斟酌使用。
想获取更多免费市场评论,了解市场走势及参加免费网络或面对面讲座,请扫描二维码关注CMC Markets全球中文社区:
投资衍生品具有很大风险,并不适用于所有投资者。损失可能超出您的初始投入资金。您并不拥有标的资产及其相关权益。我们建议您征询独立顾问的意见,确保您在交易前完全了解可能涉及的风险。本评论仅提供一般性信息,并没有考虑到您特定的目标,需求及财务状况。因此,在您决定交易或继续持有任何衍生品产品时,您应当结合您的个人目标,需求和财务状况进行考量。对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关的产品披露声明能够在我们的网站 cmcmarkets.com/zh-au/legal 获取。
CMC Markets Asia Pacific Pty Ltd (ACN 100 058 213), AFSL No. 238054, the CFD issuer.
CMC Markets NZ Limited Company Registration Number 1705324
作者:
Margaret Yang在2016年2月加入CMC Markets担任新加坡市场分析员。她在新加坡证券以及基金管理行业有多年交易经验,涉及的资产包括证券,期货,期权,差价合约,ETF以及固定收益和国债。她已取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认证。
她在基金管理行业的从业背景 – 专业从事对冲交易,投资组合管理以及风险管理 – 给我们提供跨市场的视野以及分析多种资产关联性的深入见解。
Margaret精通流利的中英文,她的分析与整个新加坡和本区域媒体合作伙伴共享,并通过定期研讨会,以及每季度的大规模的教育活动为客户带来市场见解以及投资策略。
免责声明:该文章属于付费推广,内容由客户提供。 61 Financial不对其所作出的陈述及声明表示认可、批准、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违规内容,欢迎提供相关证据至support@61financial.com.au。
Disclaimer and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This is a paid advertisement. 61 Financial does not endorse, approve or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statements made and is not a publisher or have editorial influence for any contents provided.